
导弹瞄准电厂,乌克兰在寒冬中挣扎,而欧洲的援助已从炮弹变成了渔网。
乌克兰正迎来冲突爆发后的第四个冬季,但这个冬季对许多乌克兰人而言, 可能是最为艰难的 。2024年11月8日凌晨,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动了大规模导弹袭击,共发射了45枚导弹和数百架无人机,目标直指乌克兰全国的发电和输电设施 。
乌克兰能源部直言,全国的发电能力几乎接近“归零” 。全国多地的电网已经完全割裂,第聂伯河以东的城市陷入黑暗,西部也开始限电 。
系统性清除:俄军打击电力设施的战术升级
俄军对乌克兰电网的袭击已进入新阶段。与过去不同,以往俄军打击的目标只是让乌克兰暂时瘫痪,几天后还可以恢复运转。但 现在的策略完全改变——目标是彻底摧毁 。
这轮攻击和过去有明显区别。俄军先用无人机侦察目标,然后用导弹精准打击,最后再用滑翔炸弹进行补刀。每一个步骤都经过精密计算,确保乌克兰没有喘息的空间 。
更严酷的是一种叫“ 诱敌抢修再补刀 ”的战术。俄军常常等待抢修人员赶到现场后,再发动第二波打击。这样不仅让设备彻底报废,还极大打击了人心 。
乌克兰的卡缅斯克水电站在24小时内被轰炸两次。抢修队刚搭好脚手架,导弹又来了。这种战术的残酷性在于:让你修不了,也修不动 。
俄罗斯通过情报精准打击乌克兰电力系统中的关键部分。乌克兰能源部副部长米科拉·科利什内伊透露:“这次袭击是最具技术复杂性的。俄罗斯通过情报精准打击乌克兰电力系统中的关键部分。”
能源荒漠:乌克兰电力系统的真实状况
乌克兰能源系统正面临自开战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数据显示,乌克兰所有的热电站以及 大部分水电基础设施都已被摧毁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乌克兰的国内电力生产为55吉瓦,领先于全欧洲。如今,乌克兰的电力产能已降至不到10吉瓦 。
乌克兰能源部长赫尔曼·哈卢申科承认:“我们请国际能源机构做了一份报告,他们表示,乌克兰将会很艰难,可能是最艰难的。”
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轮流停电,基辅的居民每天要忍受10至12小时的黑暗。医院的手术被迫中断,许多老人因停电被困在电梯里,学生们只能借着蜡烛的微光写作业 。
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冬,乌克兰能源专家奥莱克桑德尔·哈尔琴科发出警告,如果基辅的两座发电和供热厂在气温降至零下10度时离线超过三天,首都将面临“技术灾难” 。
欧洲援助疲劳:从炮弹到渔网的转变
欧洲对乌克兰的援助态度发生明显变化。表面上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欧盟将投入20亿欧元,向乌克兰提供无人机支持。更实质性的援助是,欧盟通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批准了5亿欧元的贷款,用于乌克兰的紧急天然气采购 。
但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一些欧洲国家最近的援助物资引发了质疑。 丹麦与瑞典向乌克兰提供了一批特殊军援物资——旧渔网 ,总价值约250万欧元。这些渔网据称可以被乌克兰用来抵抗无人机袭击,当无人机投掷爆炸物穿过渔网时,网体的弹性张力可减缓爆炸物下落速度 。
与昂贵的导弹系统相比,这种几乎不花钱的“防空利器”象征欧洲在对乌军援方面变得敷衍 。
欧盟内部也出现了明显分歧。斯洛伐克新任总理罗伯特·菲佐强硬要求欧盟从联合声明中删除一项关于利用冻结俄罗斯资产为乌克兰提供援助的内容。菲佐在采访中明确表示:“我们从未参与讨论,却要承担代价。无论未来作出何种决定,我领导的政府将绝不签署任何为乌克兰军事用途提供贷款担保的文件,哪怕是出一欧元也不会。”
资金困境:欧洲援乌意愿下降的现实原因
菲佐的反对并非孤立事件。除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明确反对外, 其他数国也出现援乌政策退潮迹象 。意大利新政府已多次在援乌预算上压缩议案,奥地利和克罗地亚则在议会层面传出“重估政策代价”的呼声 。
即便是传统支持阵营,如德国和法国,也面临国内财政吃紧和民意流失的双重压力。德国2025年度预算在联邦议会连续受阻,部分原因即是对外军援挤压了社保与能源补贴空间 。
战争进入第三年,乌克兰经济体系基本处于崩溃状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 乌克兰GDP已跌至战前水平的62% ,对外债务超1000亿美元,而偿债能力近乎为零 。
欧盟提出的“赔偿贷款”机制几乎可被视为单向转移支付。“乌克兰不会偿还”已成为布鲁塞尔内部默认的现实预期,而这场默认也逐渐从默许变为压力源 。
战略博弈:能源战背后的多方考量
俄罗斯打击乌克兰能源设施背后有着明确的政治和战略目的。乌克兰能源专家奥梅利琴科分析认为,俄罗斯希望“明年1月让民众陷入艰难处境,企图迫使平民向政府施压, 让政府以投降换取俄罗斯廉价的天然气和电力 ” 。
与此同时,乌克兰也加大了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的反击,力图切断俄罗斯对乌克兰至关重要的能源出口,进而导致俄罗斯境内燃料短缺。这种相互攻击能源设施的战术,使得冲突进一步升级,双方民众都成为间接受害者 。
俄军事专家阿列克谢·列昂科夫指出:“打击乌克兰电力系统是准备冬季战役行动的方法之一。由于电力短缺,乌军在战线上的后勤供应链将受到破坏。”
当乌克兰85%-90%的能源基础设施被摧毁,不仅工厂将停止为军队生产和修理武器装备,铁路运输也将陷入瘫痪 。而铁路在冲突中发挥着动脉的作用,西方国家的武器装备、弹药大都依靠铁路运输 。
泽连斯基的困境:内外交困的挑战
在俄军加大攻击力度之际,乌克兰领导层也面临内部挑战。据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安东·尼尔曼透露, 泽连斯基当局对能源领域高层进行“大清洗” ,是为了将乌克兰的能源系统置于其直接控制之下 。
然而,泽连斯基及其幕僚对能源技术一无所知,对能源系统的运行更是缺乏基本的知识。在其领导下,从去年到今年,乌克兰能源系统一度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
由于乌克兰去年冬天平均温度较低,当局从去年11月开始恢复按小时停电的供电时间表制度。从12月至1月,乌克兰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全面停电的现象,这导致供水也一度中断,各个经济部门的生产下滑严重 。
大城市如基辅、哈尔科夫和敖德萨等地由于停电,居民住宅甚至因霜冻和年久失修出现了损毁。对此,当局给出的办法仅仅是“建议民众自行准备发电机和燃气加热器。”
乌克兰最高拉达能源和住房及公共服务事务委员会成员因娜·索夫孙曾指出:“以特里波利热电站为例,除非从零开始建造,而这需要三倍多的投资,我们没有足够的钱来做这件事。
中国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