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在弗吉尼亚州的匡蒂科海军陆战队基地,对着数百名将军和海军上将扔下了一句重话:必须为战争做准备。和平主义在他眼里是“天真而危险的”。
他没点名具体对手,但又话里话外绕到了中国。
赫格塞斯说,美军需要更多兵力、更多武器和弹药。还宣布了更宽松的交战规则,要让美军有能力“恐吓、打击士气、追捕和杀死敌人”。用他的话,那是一个紧迫的时刻,而且还在变得更紧迫。
现场的参谋长联席会议负责人丹·凯恩将军也跟着附和,美国必须做好战争准备。而且他强调,全球风险正在上升,虽然没说具体是谁。
这场讲话不是孤立事件。它背后是五角大楼刚刚完成的两项重大政策审查,其中一个新的国防战略,优先事项从中国转向国土安全和西半球。不过,外界注意到,美国媒体依然把主要潜在冲突放在与中国的准备上。
一个更直接的动作,是特朗普在上个月干脆把国防部改名成了战争部。赫格塞斯周二直接说,打仗将是它的唯一使命。
与此同时,美国军工企业日子特别好过。白宫在2026财年的国防预算请求达到1.01万亿美元,同比增加13.4%。就在宣布这个消息的当天,五角大楼给了雷神公司一份价值50亿美元的“土狼”导弹系统合同。
《华尔街日报》更是提前曝料,说五角大楼想把导弹产量翻倍甚至四倍,理由是担心库存不够,将来在与中国的潜在冲突中撑不住。
这个计划早在六月就启动了。五角大楼邀请顶尖导弹制造商参加圆桌会议,坐在桌上的除了雷神,还有安杜里尔工业这种新兴公司,以及关键零部件供应商。
会议背后的推手,是国防部副部长史蒂夫·范伯格。他在这次被称为“弹药加速委员会”的活动中亲自上阵,每周打电话给一些高管,跟进生产进度。
五角大楼发言人肖恩·帕内尔对媒体说,特朗普总统和国务卿赫格塞斯正在探索非凡的途径,扩大军事实力,加速弹药生产。这是一场国防工业领导者和五角大楼高级官员的合作行动。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这个加速委员会盯着12种武器,要在手头备足,以应对可能与中国爆发的冲突。
不过,即便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事儿不容易。专家提醒,组装某些导弹系统可能需要两年,新供应商的军用标准认证也要烧掉数亿美元。
资金也是个大问题。华盛顿最近通过的“大而美丽的法案”,为弹药额外提供了在五年内250亿美元的支出,但按照五角大楼的新目标,可能还需要数百亿美元才能实现。
整个动作让军工复合体成为大赢家。五角大楼的危机感,转化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意链。导弹、弹药的产能提升,靠的不是市场需求,而是政策下的军费井喷。
而这种导向,在北京看来,就是在蓄意制造紧张局势。中国多次公开指责美国煽动冲突和对抗。
你去看赫格塞斯的原话,就很明确。他说,为了确保和平,我们必须为战争做好准备。在逻辑上,这是一种典型的预防性军备扩张思路,先假设会打,再用实际生产去兑现假设。
特朗普给国防部改名成战争部,这不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个信号。说明如今的美国军政高层在战略思维上往“斗”而不是“和”那边走得更远。
丹·凯恩将军说全球风险增加,这种笼统表述在军方是常见的,但结合预算暴增、武器订单井喷、导弹产量翻倍的目标,你就能看出背后明确的指向。
今年的国防战略调整,表面是把重点转到国土安全和西半球,但现实上,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政策驱动,矛头都绕不过中国。
对于美国国内军工利益集团来说,这是一场高度配合的利益联动。政策定了基调,预算送来了钱,承包商加快生产,五角大楼直接参与进度管理。
分析师说,哪怕资金到位,制造周期也是硬门槛。导弹体系复杂,需要长周期供应链支撑,新企业要达标也得先烧钱。这种长尾成本会进一步推高预算。
但这些约束并没有减缓五角大楼的紧迫感。赫格塞斯和凯恩的讲话,直接把风险和动员挂钩,制造出一种必须立刻行动的氛围。
军方描绘的紧急状态,和军工产业的扩产节奏,几乎是一体化运转。从高层讲话到具体合同,每一个环节都指向一个结果:美国在军事准备上进入了高速档。
外界的质疑也在增多。一些官员觉得目标不切实际,理由很简单,两年周期的导弹生产,无法按军事冲突的不可预测性去对齐。
但在特朗普主导下,这种质疑恐怕不会改变大方向。因为预算已经锁定增长,战争部的新使命已经设定,军工企业早就开始算利润。
在弗吉尼亚的那场讲话里,赫格塞斯的核心信息只有一句:美国要时刻准备动手。对于已经获得巨额合同的军火商来说,这不仅是战略,也是订单的保证。
而北京的批评,显然没进入美国决策层的框架。军备竞赛的逻辑在他们那里被包装成“保障和平”,即便这过程本身会推高紧张。
从政策审查、预算提升,到武器清单的制定,美国的动作已经贯穿整个军备产业链。接下来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得更快。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中国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